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17 18:00:40

分享一个大型野巢(意蜂)

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-4-18 05:56 编辑

蜂窝长12英尺,宽4英尺,深16英寸。

奥格登养蜂人维克·巴赫曼(Vic Bachman)说:“我们认为那里有15磅的蜜蜂。”他说,这种蜜蜂可以转化为大约6万只蜜蜂。

清除这个蜂巢,花了六个小时,以每小时100美元的价格,这笔费用达到了600美元,时间是2013年4月上旬。自1996年以来,蜜蜂就一直将封闭的洞作为自己的住所,几乎不会打扰房主。

原文来源(雅虎新闻,链接发不上来,略)

fxq78266010 发表于 2021-4-17 18:26:57

好看,养眼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17 18:56:47

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-4-18 17:48 编辑

越冬末期,吸蜂收集15磅蜂,6万只,这个估计比较保守,但考虑到罕见强群,蜂大、蜂重,可能还是比较接近实际。

蜂巢所在地盐湖城,北纬41度,海拔1300米,滑雪胜地,冬季约半年,春秋短暂,6-8月夏季。从十月到四月,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有很多降雪。4月上旬,正常天气有霜有雪,没查当年气象资料,但图片中的树木没发芽散叶,草有返青,但地面尚有大堆积雪未融,即使上年暖冬,当年春早,有少量的未叶先花,最多也就刚刚开繁,群势仍是一年中最低。本人据此推算越冬前可能会有10万只蜂左右,鼎盛时期可能会有15-20万只蜂的群势。

“honeycombs packed 12 feet long, 4 feet wide and 16 inches deep”,如果这个尺寸准确,长12英尺,宽4英尺,深16英寸,超过1.812立方米,约合43个意标箱的空间,大约相当于555个意标框的脾量,完全足够容纳15-20万只的蜂量。

但从目测观察推算,似乎只有0.3立方左右的空间,90框左右的脾量,鼎盛时15万只以上的蜂量就有些拥挤,但散热面够大,还是有可能?

个人浅见,难免有误,盼蜂友指正。

白龙马2000 发表于 2021-4-17 19:39:15

大赞!
好像之前看过这个照片。

黄迠煌 发表于 2021-4-17 21:16:27

说明意蜂在野外自己会造脾,我怎么印象中已经失传了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18 05:51:18

这个野巢3.6米长,做了近17年,但顶部一小块没做满,希望这个细节对有心人有启发。为何不是顶部封封?如果是中蜂,是不是同样的筑巢规律?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18 17:42:45

找到更多的照片,雅虎新闻引用美联社的新闻稿,蜂巢尺寸很可能搞错了。

蔡国光 发表于 2021-4-18 19:03:16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18 05:51
这个野巢3.6米长,做了近17年,但顶部一小块没做满,希望这个细节对有心人有启发。为何不是顶部封封?如果 ...

中蜂天气稍热老脾露裸24小时就生巢虫。半月内泛滥,蜂会怎样不言自明。
意蜂最高日产卵是中蜂3倍,约3千粒,1批子为21天,通常可以积累3批子,63天。是能达到15万只以上蜂量。
我亲见意蜂王在新础半成脾上产卵,在腹部插入房眼产卵的同时,头部己经洞察了傍边的房眼,当抽出腹部后立马又收腹插入己查过的房眼。
我们的意蜂王也日产3千卵,为什么养不到15万的群。1:是蜂螨惹的祸。2:是劣根性深殖中国大地,虽然时常有外国良种引进,但遍地的退劣种群马上同化。有许多不思长进的老蜂农,不引新种就慢慢的得了不治之症,死光了,而且死因找不到。
楼主所说冬季长达半年,这就是自然淘选,不是强悍的良种,别想越冬,况且蜂螨的生命熬不了几代没有蜜蜂幼虫和蛹的环境。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21 22:49:16

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-4-23 00:17 编辑

蔡国光 发表于 2021-4-18 19:03
中蜂天气稍热老脾露裸24小时就生巢虫。半月内泛滥,蜂会怎样不言自明。
意蜂最高日产卵是中蜂3倍,约3千 ...

意蜂也有巢虫为害的,中蜂也有巢虫不为害的。关键在人,在箱,在群势,在蜂巢小环境,不在于蜂种,虽然蜂种也有差异。中蜂野巢强群,有多年不败的,可以借鉴其抵御巢虫之法。箱养中蜂,也有防巢虫很成功的,多种方法,可资借鉴。不能被一个巢虫困住而动弹不得。

蜂蟹螨已遍布全球,除了某些岛屿,并不是越冬期长就自动消亡。意蜂野巢强群,少螨,无螨,并不是偶然,很值得深究。箱养意蜂群,也有数年不治螨的成功案例。不能被一个螨虫困住就不动弹。这些问题都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。

无论中蜂,还是意蜂,群势一强,那些奇奇怪怪、见多不怪的问题,就少见了、不见了,因为强群有最好的抗逆性。取成熟蜜,也是强群高产。因此,养蜂,当养强群。
半年越冬,意蜂确实不易,箱养群有难度,野群更难。此群越冬后还有这么大群势,主要的原因,不是良种,而是优质自然王及四季强群,当然,蜜足,保温防风的蜂巢小环境也很重要,必不可少。
个人浅见,交流切磋,前辈请勿介意。

蔡国光 发表于 2021-4-22 12:06:11

当你养蜂经励和外部知识达到某1境阶时,蜂业方面的各种动向,就会明察积秋豪。
从注意你到现在,觉的你是一位难得的人才,但经历尚少。
蜜蜂是有许多方面可以突破,但也有不少方面是禁区。
大师如龚凫羌、徐祖荫,化了一辈子研究蜜蜂,尚未组织出一套可行的条条框框。
研究养蜂是个埋没人才的行业。
我师兄本来就是某大镇小学副校长,专业养蜂后几临破产,现在70岁还在养2百箱中蜂,虽能采5千斤枇杷蜜,全部批出去也只有毛利20万。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22 14:30:41

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-4-23 17:27 编辑

我只是用心发现特例,用心思考特例背后的原因,信马由缰,重视事实,轻视经验,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,其它就一无是处,既非什么人才,也无什么经历。
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即使是对发明活框的朗牧师和获诺奖的弗博士,我也有质疑,技术探索上应该没有禁区。质疑得对不对,就是另外一回事,难免有在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。质疑,也不妨碍对其尊重。实际上,对这样的一代宗师,质疑越多,尊重越多。这就是“魔井”的魅力。

我之前在本坛发帖,就质疑过朗氏蜂箱的尺寸(容积),也质疑过弗氏的采集专一性解释,质疑过蜂汗说和水蜂子说,还质疑过徐书与专利数据的自相矛盾。有的是点到为止,有的是有立论的,如采集专一性。都是就事论事。

有一些专业投资人,如某些基金经理,跟着散户跑,追涨杀跌,显得很有经验;还有少数专业投资人,别人恐惧时他贪婪,别人贪婪时他恐惧,逆流而行,看起来和一个毫无经验、不知深浅的新手没有什么区别。

就养蜂而言,有的人,关注的是,别人的经验;有的人,关注的是,别人没有的经验,反其道而行之。

如果是职业养蜂,我会严格遵循低风险的成熟技术,可能不会做费时费力高风险的探索。爱好养蜂,就随心所欲,无所顾忌。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22 14:52:04

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-4-23 00:06 编辑

上部封封,是我们养蜂人的常识,是最常见的筑巢形态,是不能突破的禁区吗?

答案显然不是。

图中这个自然巢,顶部留空十几年,就是不做脾,没有人为干预,纯粹是蜂的自然选择,就是最好的事实证据。(这个工具房的主人早就知道有这么一群蜂,但一直放任不管,直到后来在附近扩建房屋,蜜蜂飞到孩子的房间,有担心,才移除。)

成熟技术里,也有事实证据。有兴趣的蜂友,关注一下多箱体,就能明白。如果说极端一点,顶部留空,是多箱体养超级强群的必备条件之一。

是不是顶部都要留空?

显然也不是。比如,弱群一般就没必要,越冬一般也不必。

是不是只有意蜂如此,中蜂不同?

我的答案,显然还不是。

有经验的蜂友,可能会发现,顶部适时适度留空,能减少中蜂格子箱的分蜂,增大群势,也增加产量。

个人愚见,盼蜂友赐教指正!

环秀山庄 发表于 2021-4-22 15:28:24

{:8_176:}

航宇 发表于 2021-4-22 16:35:56

本帖最后由 航宇 于 2021-4-22 16:39 编辑

【特例】,不具代表性,更不适合于推广,只适合于研究。

这群蜂的具体情况不知道,我猜想其上部“留空”的原因是空间太高而巢门在下部,就如电线杆蜂出入口在底下蜂是不可能直接从顶部先筑巢。

   其他野外明巢蜂上部有空也是【被迫】而为之,单从固定巢脾来说蜂就已经是需要上部坚固的物品。它们虽然能够生存下来甚至是发展成为超强群,但是其生存条件肯定是更加恶劣的,发展的速度也会相对慢很多,产蜜量同样也会少很多。当外面的生存条件变差时,也就只能是另选良址或是灭亡。

jiangchh 发表于 2021-4-22 17:37:06

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-4-23 14:26 编辑

航宇 发表于 2021-4-22 16:35
【特例】,不具代表性,更不适合于推广,只适合于研究。

这群蜂的具体情况不知道,我猜想其上部“留空” ...
是的。初学者宜学习成熟技术,生产上宜用成熟技术。

这群蜂的巢门,在中间位置,很小的孔隙,见7楼中间那张图。顶部十几年没做满,应该不是离巢门远和高的原因。如果空间更大,做脾会更多。

见得少,是特例;见多了,就不是特例。留意发现,会有很多,我就积攒了一些这样的“特例”,也许可以从中发现规律,只是需要时间慢慢琢磨。

明巢往往是无奈的选择,正好给了不一样的观察机会,可以检验我们对蜂的认识,以提升技术,不是说要去仿效明巢,明巢抗御病虫敌害的条件确实很差,调节负荷也大。
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分享一个大型野巢(意蜂)